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陈仓区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吕志忠  浏览量:1431 

 

陈仓区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吕志忠

1949年7月至1951年6月,陈仓区(时为宝鸡县,以下沿用旧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肃特运动。这场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残余势力,巩固了革命政权,使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得以发展。这是共产党取得政权后顺时势、得民心的第一个壮举。现将宝鸡县解放初期剿匪斗争的主要情况略述于下。

一、解放初期的匪情

宝鸡解放后,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政、支前等工作。但社会秩序仍不稳定,敌情十分复杂,国民党的反动残余势力依然活动于边远山区。宝鸡县自卫团秦伯瀛部逃到陕甘接壤的天水吴砦镇,企图负隅顽抗。国民党秦岭守备区终南指挥所指挥官王润轩等占据咀头,举棋未定。与此同时,县境内尚有十多股土匪,他们人数多则三五十、少则三、五个,且配有机抢、小炮等武器,大多活动在蜀仓、钓渭、磻溪、周原、鸡峰、西坪等沿山和原区一带。他们昼伏夜出,烧杀抢掠,严重地威协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解放初的各项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其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抢劫群众,扰乱治安。土匪利用夜间,结伙抢劫,对无辜群众用火烧烤,逼迫要钱要物,经常将人烧死。解放初三年,全县共发生抢案131起,命案107起。1949年9月,西坪区一夜之间七户村民被抢。1950年,土匪竟抢到虢镇城内。二是出没无常,袭击新生政权。土匪经常暗地杀害革命干部,同时袭击新建立的区乡政权。1949年土匪袭击我赤沙区署,因干部开会、下乡在外,未造成大的损失。此后,土匪又将刚派去的区长绑架,幸被群众解放。此类情况在佛岩等区亦发生过。三是匪绅勾结,打击报复干部。土匪还纠集地痞、流氓,成立反动组织“仁义军”,造谣惑众,企图变天,破坏经济建设。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县委决定开展剿匪斗争。

二、剿匪运动的实施及其战绩

1949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各地1949年冬至1950年要把剿匪肃特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宝鸡地委同时也发出了指示。遵照上级指示,县委很快作出部署。随之,在军分区部队协助下,战斗迅速打响。宝鸡县清剿土匪的工作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1)扩充县游击大队。将宝鸡县游击大队由原有20多人扩充至150人左右,以形成对敌人的威慑力量。同时,还将各区的游击队扩充至二、三十人。这样,全县武装力量连同公安机关在内,共有600余人,为肃清匪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收编自卫团。为争取伪自卫团秦伯瀛部投诚起义,宝鸡地市党政军负责人吕剑人、肖江洪等同志做了大量工作。最后,在解放大军压境的情势迫使和党的政策感召下,秦伯瀛于1949年8月5日率领600余名官兵在拓石火车站向解放军投诚起义,并接受整编。之后,驻太白咀头的国民党秦岭守备区终南指挥所指挥官王润轩及咀头乡队副宋蔚斌等放下武器,率官兵90余人向人民投诚。(3)活捉众匪首。1949年秋季、县委副书记焦世雄带领县游击大队在渭河南的磻溪、蜀仓、钓渭一带驻剿。遵照上级关于“政治争取,分化、瓦解为主,紧密配合军事清剿”的方针,先将谭守孝、淡清云等八股土匪收编。这年8月,县大队在各区游击队的紧密配合下,依靠群众摸清线索,日夜追击,又将匪首刘发成、李志德擒获。最后还捕捉了拒绝交械的赵生和、杨志杰等十多名惯匪头子。县区召开控诉会、斗争会,把剿匪反霸的斗争推向了高潮。(4)歼灭“救国军”。1949年冬季,在宝鸡西部山区出现了两支“救国军”。一支在拓石、胡店一带,以梅树成为首。另一支活动于香泉、赤沙一带,以李天成为首。这两支土匪队伍,在深山里种植鸦片、在区公所绑架干部,在村子里抢劫百姓。这年11月,宝鸡军分区、宝鸡县游击大队、甘肃天水县游击大队和解放军某部联合行动,分割包围,历时20多天,处决了梅树成、李天成等一批匪首,全歼“救国军”400余人。至1951年夏季,县境内的股匪基本肃清。

这次剿匪运动,全县共受降敌伪武装700余人,捕捉和消灭散匪800余人,缴获步抢366支、手枪20余支、子弹3100发,机抢10余挺。此外,还收缴伪乡保武装和民间长短枪900余支。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