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在杨明轩副委员长家里作客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陈仓区政协  浏览量:490 

 

在杨明轩副委员长家里作客

张宗连口述   杨钟灵整理

 

一九六七年春,正是“文革”方兴未艾的时候。当时,省级各民主党派机关全部瘫痪,干部既无所事事,亦无所适从。这时,民盟陕西省委机关派我带上单位介绍信,去了一趟上海、北京和太原,目的是走访那里的民盟市委机关,看人家是如何搞文化革命的。坐车由沪抵京,所见皆是一片“造反有理”之类的狂热鼓噪。民盟机关的同志都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看看写写大字报,并揭发盟内外所谓“走资派”的问题,与我省西安情况大致相同。所幸的是,这次在京停留期间,我除走访了民盟中央机关和民盟北京市委外,还特地通过民盟中央办公厅的介绍,专程看望了时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杨明轩老人。

杨老早年参加中共后就成为民主运动的积极领导者。他是民盟西北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亦为我省久负盛名的老一辈教育家。早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中,他就是陕籍仅有的两个参加者之一(另一为屈武)。嗣后,杨老去天津担任学生会会长。其间,他不但推动了那里的学生运动,还远远点燃了陕西的学运烈火。一九四六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杨老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西安解放。杨老旋即担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并兼任民盟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一九五四年西北大区撤消后,杨老调往北京,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继沈钧儒之后出任民盟中央主席。一九五二年七月,我从西北区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毕业后,留在民盟西北总支部搞组织工作。在此期间,和杨老有过一段工作关系。他在盟内大会上深入浅出的工作报告,平时与其他领导一起来机关部室看望同志们时平易近人的神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唯一的嗜好是爱抽烟,但不动一般香烟,专用期大林式的大烟斗装上揉细了的四川什邡卷烟叶子抽。他常常深入一般干部之中,通过促膝交谈,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深得民盟西北总支机关同志的赞誉。我这次在“文革”大乱之中进京,一来出于对老领导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二来则缘于十九年未见,对杨老健康状况的关心,更何况当时又处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杨老的安全亦令人担忧。

三月十日上午九时许,我依民盟中央办公厅给定的地址,独自来到了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胡同。随即,按照门牌号码,我又找到了一个黑漆大门前。在出示介绍和其它证件并得到杨老准许后,我便由秘书带领去见杨老。这是一座典型的旧式北京四合院,显得古朴、典雅。一进院,我便直向北边的会客大厅走去。杨老闻讯,健步从卧室走出,面带微笑地跟我打招呼。一番寒暄之后,他和我对面而坐。杨老一面手拿烟斗装烟点火,一面断断续续地向我提问。在这种个人命运攸关的特殊时期,杨老问到陕籍乡党,念故之情溢于言表。我一一向他介绍了陕西盟内的名流和好友冯一航、胡景儒、李瘦枝、原政庭、亢心栽、高元白、武伯纶、张性初和张光远等九位老同志眼下的处境。当得知这些好友安然无恙时,杨老立即露出一脸的笑容。须知,处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下,作为副委员长的杨老,也是停止一切社会活动,终日闭门不出,看看报,读读书,静观时局的发展变化。谈话约摸到了上午十一点钟,杨老唤来秘书,叮咛我是从家乡来的客人,要炊事员做顿家乡便饭,让我品尝一次北京的陕西饭菜味道。中午十二点,秘书准时端来饭菜,摆在茶几上:菜是两荤两素——炒鸡蛋、炒肉丝、炒素菜和凉拌豆腐丝;主食是荞面面条和麦面烙饼。就我们俩人一同用餐,杨老一再劝我吃好吃饱,把端来的饭菜都吃完。饭后,杨老毫无倦意,继续同我促膝而谈。话题转向陕西农村的情况。杨老接连问到去年的收成,今年庄稼的长势,我都一一作答。我说,关中农村情况连年好转,社员生活与三年困难时期相比,普遍大有改善。从眼下的生长势头看,八百里秦川今年麦子丰产很有希望。杨老听罢,连连点头,说“那就好,那就好”。时针指向下午两点,我考虑到杨老该休息了,便婉言告辞,回到了北京前街上的住处。

光阴飞逝。自那日在杨老家作客距今已有三十八个年头了。每每忆念及此,感情不能自制,杨老那慈祥的面容、温和的谈话以及热情款待我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鼓舞着我辈后来者不断努力,振兴中华。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