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陈仓区“社教”运动述略
发布:2013-09-21 来源:陈仓区政协  作者:  浏览量:508 

陈仓区“社教”运动述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遵照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地委的指示,宝鸡县(今为陈仓区,以下沿用旧称)从1963年10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分期、分批、分地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次运动不仅旷日持久,声势浩大,而且触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非同寻常。兹就宝鸡县“社教”运动兴起与发展的有关情况略述如下。

“社教”正式开始前,为便于摸索和总结经验,宝鸡县从1963年7月下旬开始,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虢镇公社进行了“社教”试点。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社教”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的《决定》为中心,突出抓好阶级斗争,力求搞深搞透,并结合当地阶级斗争的形势和特点,着重向党员、干部和社员进行有关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再教育,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从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克服各种单干倾向;教育干部认真参加劳动,改进领导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发动群众,进行“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组织贫下中农革命阶级队伍;进行民主革命补课,坚决打击地、富、反、坏等敌对阶级的罪恶复辟活动,打击投击倒把分子及一切利用宗教及封建迷信进行破坏活动的牛鬼蛇神的嚣张气焰,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及生产上巩固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生产的新高涨。

“社教”试点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天左右),做好准备,训练干部。首先向干部社员说明来意,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社教”运动的意义、目的、政策和方法;清理阶级成分,了解敌情,了解党团队伍和干部思想作风及参加劳动情况,了解各阶层群众的思想动向,了解“四不清”和各种问题底子;每个生产队选择培养2至3名真正积极可靠的贫下中农“种子”,以他们为核心进行个别扎根串连,逐步扩大依靠的力量。在此期间,所有干部一律参加生产劳动,抓紧预分、公购粮入仓,掀起生产热潮;其次,训练干部。公社以10天时间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吸收公社全体干部、大队支书、大队长、团支书、妇女主任、会计及生产队长、会计、贫下中农“种子”参加。在此期间,除学好有关文件外,重在以文件精神为武器,揭露敌情,分析敌情,揭开阶级斗争和各种歪风邪气的盖子,邀请贫下中农积极分子讲“三史”(社史、村史、家史),端正无产阶级立场,提高阶级觉悟,揭露牛鬼蛇神,认清敌情;领导带头,典型带头,干部“洗手洗澡”,集中解决大队干部问题,基本弄清生产队干部问题,通过民主讨论,划清界限,处理“包袱”,以达轻装上阵,并使所有干部明白“依靠谁”的问题,树立不断革命思想,坚持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此基础上具体安排部署“社教”运动和当前生产。“三干”会期间,工作队除少数人参加会议外,其他人一律留队工作。第二阶段(20天左右),发动群众进行“四清”,向干部社员深入进行阶级、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教育,同时对公社、大队和生产队1962年以来的账目、仓库、财物、工分(包括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和商业部门赊销所添置的资产等)全面进行清理,通过清理,主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同时开展好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蜕化变质分子的阶级斗争。领导权被篡夺了的地方,还要进行夺权斗争。首先,工作组采取各种形式反复向贫下中农进行阶级教育,启发其阶级觉悟,大长贫下中农的革命志气,建立贫下中农筹备组织,采用自报公议的办法,逐步扩大贫下中农组织;向干部群众反复交代政策,充分发动群众,批评缺点错误,揭露坏人坏事。其次,逐笔清理公布账目,对有问题的找“台阶”,搭“梯子”,帮助其“下楼”“过关”,直接和群众见面。再次,对社员中的自私自利、不适当扩大“小自由”等影响集体经济巩固的思想和做法进行说服教育,组织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认识,解除顾虑,纠正资本主义的各种自发倾向,从而达到划清界限、分清是非、升张正气的目的。在清理过程中,工作组本着使绝大多数人“洗温水澡”,轻装上阵,把

95%以上的人团结起来,一致对敌的原则,边清理边兑现,要求赃款赃物必须退出,一时退还不出的,分期退还,但要合情合理,既使群众满意,又要使干部过得去。一切重大问题的处理,都要在群众中充分酝酿讨论。第三阶段(10天左右),发动群众,对敌斗争。在这一阶段,工作组依靠革命阶级队伍,充分发动群众谈敌情,认识敌情,提高斗志,在此基础上,做好对敌斗争的准备,达到材料落实(即对极少数民愤大气焰嚣张的敌对阶级分子,整理好材料,办理报批手续)、队伍落实(即挑选贫下中农积极分子加以训练,作为对敌斗争骨干)、方法落实(即对积极分子公布批斗所用有关事实及材料,激发斗志,研究对策及斗争会的具体开法)。说理斗争力求声势宏大,说理充足。在对敌斗争中,工作组注意区别对待,分化瓦解敌人,通过斗争逐级正式建立阶级队伍组织。没有斗争对象的生产队,根据本队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进行阶级教育,提高干部、社员的阶级觉悟,同时参加其它队的对敌斗争。第四阶段(10天左右),主要是调查研究和正确解决生产队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两条道路的斗争问题,健全组织,建立各项制度,进一步开展“五好”活动,掀起生产新高潮。在上述各阶段工作中,“社教”工作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的方针,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是运用忆苦思甜、新旧社会对比、“两化”(合作化、公社化)前后对比以及讲“三史”的办法,就地取材,进行活的教育;对贪污盗窃分子一般不进行大会斗争,只要彻底坦白交待,认错认罪,退出全部赃物赃款(一次或分期),保证洗手不干,经过群众讨论,领导批准,可以不戴帽子,从轻处分或免于处分;对95%以上的人实行“三不”(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允许被批评的干部申辩,除个别地方外,很少发生逼供信、打人骂人、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

试点期间,全县共抽调县社两级干部99人,其中县级领导和部局长7人,公社党委书记、社长19人,一般干部73人,连同省委工作组12人,共111人,组成工作队,由县委书记周义稷、副书记许振湖亲自带队,深入到虢镇公社八个生产大队、56个生产队开展“社教”工作。工作队实行驻队蹲点,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准则,坚持一手抓运动,一手抓生产,生产运动两不误。在“四清”和干部“洗手洗澡”过程中,全公社除两个生产队外,其余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队和生产队的468名干部中,有186名犯有一般或较为严重的错误,共计贪污盗窃粮食、粮票5077斤,人民币4564元,投机倒把牟取暴利12491元,挪用公款2634元,多吃多占粮食、粮票2970斤,劳动日748个,铺张浪费粮食6242斤,人民币8357元,干部和社员瞒产私分粮食66419斤。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给国家和集体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损失,而且严重挫伤了社员群众的集体生产积极性,烂掉了一批干部,毒化了社会风气。对此,工作组根据上级有关政策,一一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处理。对运动中查出的漏网地主7户、富农1户逐一补订了成份,并没收了补订地主的多余房屋和股份基金;同时对46名蜕化变质分子、投机倒把分子进行了斗争。对两个大队党支部进行了重点整顿,5名蜕化变质分子和阶级异己分子被清除出党,对19名犯有严重错误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分别给予了劝其退党、取消预备期、留党察看、严重警告和警告处分,对犯有严重错误、失去群众信任的59名干部进行了撤换和改选,对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进行了整顿,对大队和生产队两级在经营方针、生产计划、劳动管理、定额管理、评工计分、收益分配、副业生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彻底的改进,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运动中,各工作组还分别开展了 “五好社员”、“五好干部”、“五好生产队”竞赛活动。

试点工作结束后,从当年10月中旬开始,至次年2月上旬,县上便在县、社两级抽调352名干部,会同省、地委工作组43名成员及从已经试点的虢镇公社所选拔的100名积极分子共计495人,组成3个工作队,在周原、慕仪、通洞3个公社的48个生产大队、319个生产队开展了第一期“社教”。公社工作队由一名县委常委亲自负责,具体指导。每个工作组均由县级部门领导、公社党委书记或社长担任组长。每个大队派一个工作组,每个生产队驻一名脱产干部。在此期间,县上专门成立了“社教”办公室,具体办理日常工作。一期“社教”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抓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组织阶级队伍、“四清”、干部参加劳动五个重点。10月中旬,县上先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对抽调参加运动的县、社干部和开展运动大队的支书和生产队长以12天时间进行了集中培训,随后即开始下队工作。本期“社教”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宣传政策,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召开“三干”会;二,发动群众进行“四清”;三,成立贫下中农临时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四,巩固建设。运动中,共补订地主17户,富农44户;发现有贪污盗窃行为的1170人,共计贪污人民币97801元(包括贪污粮食折价在内);投击倒把的2074人,从中牟取暴利386683元;多吃多占者1659人,总金额18354元。经过教育,绝大多数当事人进行了一次或分期退赔,共计退补现金84450元。大队、生产队干部中,犯有大小错误的共1521人,占干部总数的77%,其中7人被清洗出干部队伍。周原公社油坊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清理工分账目时,发现全队44户社员中,42户的工分都有问题;6个干部中,有4人多记工分。中堡大队第三生产队1961年仓库五次被盗,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社教”中工作组根据群众反映终于彻底弄清了真相。本期“社教”中还自始至终注意解决贫下中农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3个公社共对1567户贫下中农解决口粮2283斤,救济人民币8292元,烧柴3380斤,棉花680斤,布证12892尺,鞋52双,被子1条,修补房屋23间,打窑2孔,并帮助他们订立了翻身计划。

第二期“社教”运动从1964年3月1日开始,涉及蜀仓、钓渭、天王、磻溪、清溪、蟠龙六个公社的84个大队(其中蟠龙公社3个),517个生产队。参加“社教”的干部共有623人,其中,县、社两级抽调315人,在已经搞过“社教”运动的公社抽调不脱产干部和积极分子150人,在没有搞过运动的公社抽调积极分子50人,省、地委工作组干部108人,除蟠龙公社3个大队主要由公社党委负责以外,其余5个公社分别组成工作队,每个生产大队派驻一个工作组。运动中共查出有贪污盗窃行为的干部3101人,贪污盗窃现金151870元,粮食、粮票247560斤;揭露各种大、难、顽问题704个(运动中弄清579个)。蜀仓公社金台大队在讨论了如何维护集体经济以后,社员共交出超开的荒地46亩,多占的自留地5.2亩,侵占的集体耕地5.2亩及集体树园15亩。由于吸取了试点及一期“社教”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本期“社教”在经济退赔上更加注意了定性准确和计算合理,对中农更加注意了团结教育,对补订地主、富农更加注意了落实材料,从而避免了一些可能产生的“后遗症”。本期“社教”原计划5月20日结束,后因故延长至6月20日,历时110多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964年底,毛泽东同志召集中央工作会议,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为贯彻这一文件精神,中共陕西省委成立了宝鸡地区“社教”工作总团,宝鸡县则成立“社教”总分团,专门负责全县各系统、各部门、各公社直至生产队的“社教”工作,从而将“社教”运动再次掀向高潮。运动后期,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一味强调突出政治,导致将阶级斗争人为扩大化,给全县各方面的工作造成很大混乱,也使广大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宝鸡县“社教”运动一直持续到“文革”开始后一段时间才告结束。  (编稿人:韩自兴)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