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张宗
张笑霞 刘静雅
在宝鸡革命史上,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张老五,也叫张绪娃,或许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叫张宗。他十来岁就参加革命,卖掉家产拉起队伍和国民党作斗争。在带领队伍转移过程中,陷入敌人重围,不幸被俘,最终惨遭杀害,牺牲时还不到30岁。
贩盐汉走上革命路
张宗生于1919年,祖籍原宝鸡县(今陈仓区)周原乡张谢村。为了维持生计,张宗的父亲早年远赴新疆卖苦力。数年后,他带着辛苦积攒的银元回到了老家,置地、盖房、买牲畜,张家逐渐在村里成了富裕户,幼年的张宗也进了村里的私塾学文识字。十来岁时,张宗就开始赶着家里的牲畜去贩盐,来往于陕甘地区。一次,在贩盐过程中,张宗结识了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领导人吕剑人和沈侠玺。平时走南闯北,张宗早就痛恨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年少的他当即决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为穷苦老百姓谋取解放。从此,张宗借着贩盐的名义,行走各地,暗地里为党组织运输物资,打探敌情,并加入了宝鸡县游击队。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有时声称自己叫“张老五”,有时说自己叫“张绪娃”,就连家人和乡里邻居也只知道他常年在外贩盐。
散尽家财干革命
抗日战争结束后,20多岁的张宗担任了宝鸡县游击队一个分队长。为了解决队伍缺枪少弹药的问题,张宗时常回家拿钱购买枪支。有一次,张宗半夜带着队员们悄悄回到家,拿出家里全部积蓄要走时,年过六旬的母亲一把抱住了他的腿。家里人一直不明白,张宗在外面跑生意这么多年,不见他拿钱回来,反而总是从家里拿钱出去,而且还卖地、卖牲口,到底在干什么。为了不让家里人受牵连,张宗只得狠狠心,拿上钱推开母亲跑了出去。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穷苦百姓除饱受战乱外,还要受到土豪乡绅和土匪的压榨。一次,张宗接到命令,要他清剿附近的土匪,同时尽快疏通党组织的地下交通渠道。接到命令后,张宗和游击队员们经过几个昼夜的跟踪,终于摸清土匪头子在附近村子有个相好的。一天晚上,当土匪头子再次到相好的家里时,张宗和队员们趴在外面的大树上守了大半夜。四周一片寂静,张宗忽然听到了土匪头子的说话声。趁着土匪头子抽烟亮起火星的瞬间,“啪”的一枪,土匪头子当场毙命。此后,土匪听到“张老五”的大名就闻风丧胆。
1948年9月,经党组织批准,张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陷重围英勇就义
1949年农历正月十四,游击队200余人被伪县自卫团包围在钓渭颉头后面的山上,王九儿等分队奉命正面御敌,张宗和符广汉分队占领山上东侧阵地,协同作战,并担任掩护部队撤退突围的任务。游击队边打边撤,激战至天黑,撤往太白高码头。这一仗,双方均有伤亡。
为了保存这支革命力量,西府地委指示宝鸡县游击队撤往凤翔北山休整。正月十八日夜,接到转移的命令后,张宗带着队员赶赴凤翔。路过家门口时,张宗特地回去看望了一下父母妻儿。当他们走到邻近的油坊村时,被敌骑兵巡逻队冲散。随即,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除少数队员突围上山外,张宗和队员刘碎和、谢周田不幸被捕。
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张宗宁死不屈,拒不出卖战友。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将张宗在家乡枪决以震慑其他共产党人。1949年2月3日,面对着曾经生活、成长的土地,面对着熟悉的乡亲,张宗昂首向天,大义凛然,最终被敌人杀害于张谢村。
张宗牺牲后,张家被国民党抄了家。直到解放后,张宗的父母在家里的柴草堆和炕眼里发现了二三十杆枪和四五千发子弹。他们毫不犹豫,将这些东西全部上缴给了国家。
解放后,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编稿人:韩自兴)
(本文原载2009年9月21日《宝鸡日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