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宝鸡礼俗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杨参政  浏览量:2432 

“礼”是社会活动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论语》为政篇中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荀子修身》中称“礼法”。可见“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人们彼此敬重、团结互助,均以礼为准,逐渐形成风俗习惯,因此,“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更见其礼俗之深入人心。那时,人们经常所讲的礼,概括起来,就是“冠”、“婚”、“丧”、“祭”四种。尽管礼俗有所演变,但都不离这四种。现在冠、婚、丧、祭,叙述宝鸡的礼俗状况;

(一)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加冠仪式。《曲礼》有“男子二十而冠”,后来虽废除了,但人们常有某男子已冠或未冠之说法。

女子虽不行冠礼,但女子到十五岁叫笄年,是年就是女子加笄之年;加笄等于加冠。笄就是后来女子用以安发之簪。加冠、加笄的礼俗,宝鸡早已绝迹了。

(二)婚礼:古时行的是六礼,因此,结婚时常写“六礼告成”的门联额。六礼告成指的是结婚手续已经完满。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古之六礼在宝鸡举行的婚礼中有以下表现:

1、合婚:过去男女结婚,一定要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媒人介绍时,将女子的姓名、生辰、属相开单送至男方,经通男方详细推算,后在家中验证,如无差异(无凶梦、无损坏、无差错事情发生),一切吉祥,再将双方庚帖(俗名八字)送女方复合;若同样验证无误时,即确定行聘日期,俗称合婚。

2、行礼:即举行订婚仪式。男方将聘礼(即钱币)、酒肉、食品以及衣料、装饰品送往女方,女方备酒席款待,在就餐之前,举行订聘仪式。先盛清水一碗放在桌上,再备一枝鲜花,男子将鲜花枝在水碗中一溅,送给女子,女子欣然接受。如当年结婚,男子将花亲手插在女子头上,表示同意,然后交换信物,女方常备钱包、笔袋、围肚,男方常备耳垂、镯子、玉簪、戒指。这一套做法叫行礼。

3、结婚:行礼之后,男方遣媒人到女方徵求结婚日期,若女方同意,就再不举行请期礼,只是给女方送十斤棉花,以备嫁妆之用;后来变成十丈布,以后,又变成几身成衣,俗叫陪方。

结婚之日,男方除准备酒席款待女家亲友外,并亲至女家迎接,古称亲迎。迎接时,男子骑马,给女子备轿,并有新妇穿的硬衣。

女子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用红头绳把头发扎成一个角形竖在脑后,用线作剪刀型,拔去头发周围的黄毛,再用瓷碗片修整颜面,俗称鲜脸(表示不再作黄毛丫头)。

第二天,男方亲迎时,新妇身穿便衣,头顶盖头,由女子的同辈哥哥背入轿中,然后连女方亲友一同到达男家,沿途敲小铜锣,张贴“凶煞远避”的红纸条。

当到男方门口时,先女方亲友迎入院庭坐下,然后让新娘下轿。新娘怀抱圣旨(即土法织布卷纬线的木轴)表示妇功,圣旨上系一面铜镜,表示妇容。从轿中出来时,脚要踩布,俗称走布,其次序是新郎在前,新娘随后,表示男尊女卑;新郎踩布时,先要换上新鞋;当进大门时,男方早有人在门槛上备一碌碡木蒛,用一把利斧,刃入木蒛一半,门内有人大声喊问:“南天门开了没有?”门外有人即答“开了”,接着把斧和木蒛在门槛上一震,使木蒛分成两片,继来的又是五色粮食、红绿纸屑向新娘乱撒。

走人洞房门口,新郎握着备好的擀面杖一头插个大馒头,向新娘头盖上打几下,斯时新娘才揭盖头、上床,脱了硬衣,整容戴花,换上新装。

在宴席上,新郎新娘要向双方亲友叩首、拜谢。下午,女方亲友走时,新郎送至门外,女方给新郎搭一根红,表示吉利和谢意,双方所有人相对行一揖礼,然后分别。到此六礼全部完成。

4、闹房:新婚之夜,亲友在新房里向新婚夫妇祝婚贺礼,说笑取乐,常至半夜不撒。

5、喝交杯酒:古称合卺礼。《礼记》有“合卺而饮”句,即一瓠分为二,新婚夫妇各执一片以饮。瓠,本为一,象徵合欢偕老。所谓“共牢而食,合卺而饮”。

6、新妇试刀:婚后第二天清早,家中要吃喜面,新妇要入厨试刀切面,表示妇功。吃面时,家中亲友即席而坐,新婚夫妇给长辈跪拜叩头,受礼者赐钱示谢。

7、住十住对月:新妇在家住十天(从结婚日起计),然后到娘家住十天,俗曰住十。回家住一月,再往娘家住一月。俗名住对月。此后来往,就不计较了。

8、忙后和大年初三看岳父家:结婚如在割麦前,割麦后新郎要以瓜果、鲜菜、食品配成四色礼去看岳父岳母;如结婚在秋冬,来年正月初三,新郎要带四色礼去岳父家拜年;拜年不限于岳父家,还要由岳父家领到全村各户及岳父家亲戚家中拜年。

(三)丧礼:古人对父母的养生送死,认为是极其重要的大事,因而父母逝世后,一般要服丧三年,有的还要庐墓,以表示父母养育之恩。意思是人生三年,然后才免于父母之怀。过去,达官贵人,考试的或已成名的人,如遇父母之丧,也要在家守孝三年,这叫丁忧或丁艰。在此期间,不做官,不娶嫁,不赴宴,不应考。从人亡到埋葬,一般有以下过程:

1、盛殓:亡人绝气前,要剃头、洗脸、洗全身、剪手脚指甲、穿老衣,棺材内筛灰三斗,灰上铺褥,然后把尸体盛入棺内,上盖衾,周围用柏枝卡稳,然后钉棺盖,俗叫盛殓。

2、讣告:即报丧,家中儿孙辈披麻带孝,门前竖起丈余的纸竿,纸竿最高者为二十四套圈,一般七套圈,以示不幸丁父或母之忧;并张讣告,叙述其死者生卒年月及简历、祭葬时间和地点等。

3、开吊:人亡第三天为开吊日,是日,亲友邻人来家吊唁。

4、奠:奠是未葬以前,祭奠亡人的仪式,一般在埋葬前的先一日,也有把奠的仪式放在埋葬日举行的;这时,所有亲友带上祭品,由音乐伴奏随绕祭桌一周,是谓迎祭。晚间家人亲友在灵前烧纸,献上香楮酒醴肴馔,以乐侑食。

5、起灵:即将灵柩送至墓穴。斯时,亲友执坲力扯棺材进墓地,孝子不忍亲之永别而挽留,这样前拉后挽,直至灵柩到了坟地才停止。

6、下葬:即将棺材下入墓穴黑堂中,然后封堂口,全墓冢,全体送葬者烧纸具哀,最后把灵堂迎回家中供奉。

7、虞祭:即古之三虞礼。因为葬亲时,送形而往,葬后迎魂而返,唯恐魂神不安,故行三虞礼以安之。葬后三日,孝子孝妇往墓冢祭奠,俗名复山。

在清代,凡是有功名的人葬亲时,还要行“三献礼”,就是隆重的举行葬亲仪式。在葬亲之前,要准备各种祭文,以哀悼亡者、祭祖宗、祭天地。行礼时,至少请六个礼宾,一个点主官、一个祀土官,几个观礼官,几班乐队,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前还存在着。

(四)、祭礼:是祀祖、祀神的仪式。古时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家族祭宗庙,有信仰的祭神,统称祭。祭时有祭文,如祈雨祈晴、驱邪逐魅、祈福求寿、哀悼死亡等。

宝鸡习俗,好迎神演戏,有些村社,一年不下数次;如春祈秋报是农家常乐之时,必以祭神为先;新春迎喜神、戏竹马、闹元宵、过端午、七七乞巧、中秋赏月等,均以祭神为前提;元旦时各家设木主以祀祖先,清明节前三日,各户各族祭祖宗坟墓、扫墓,七月半、冬至日也有扫墓者;除夕晚在祖先坟墓烧纸,正月十五晚给祖宗坟墓挂灯等,都含有祈神祈祖、保佑平安之意;合族祭祖时,有的也行礼,诵蓼莪之诗。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