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一年发生的“转筋霍乱”,又称虎列拉(译音),医学上称谓“真性霍乱”,它是由苍蝇传播的一种肠胃道烈性传染病。我们曾访问了健在的知情老人高茂魁、张振川、郑怀瑞、严书鉴、刘凯、朱治平等人,提及“转筋霍乱”当年流行情景,无不谈虎色变,毛骨悚然。张振川回忆说:民国十八年、二十一年,连遭大旱,庄稼几料未收,饿殍遍野,又因连年兵燹,土匪纷起,实谓民不聊生。民国二十一年六月间,又接着发生了“转筋霍乱”,传染相当快,不几天就蔓延各地。此病是同年六月初,由河南灵宝贩枣的商人传入的。他们路经潼关休息,在饭馆吃饭,饭后觉着不舒服,吐了一地,引来无数苍蝇,傍晚潼关街上突然发生“转筋霍乱”,重则顷刻死亡。因来往行人,第二天就传染到西安。省城几家酒商,来虢镇万顺江烧锅联系买酒,顺便谈起西安此病传播情况,当晚俩个西安商人上吐下泻,三两天内就传遍虢镇地区。这种病传播快,来势猛,传到谁家竟无一幸免。虢镇方圆每天病亡四、五十人,开始病亡装棺抬埋,后来掩埋的人也大多得病死亡,吓得人们不敢接近病人,有的上街看病,途中死去,弄得家家有病人,户户有哭声,人们不敢探亲访友。六月底的一天,虢镇商会伙夫张德福,傍晚下棋时有说又笑,半夜得病死亡;虢镇西堡子杨忠死于地头,外甥高明兄弟俩(高家堎人),将舅父抬到北坡打墓时,突然上吐下泄不止,舅未埋葬,兄弟俩死在墓地。据虢镇东堡朱治平说“东堡郭积仓、任茂,全家各四口人,均病亡绝户;靳成娃家六口人无一人活命;靳福善从甘肃回家,当晚在堡子里的十字口和邻居闲谈,别人问他,你迟不回,早不回,偏要这时回来?他说,我是回来添数的,结果真的‘添了数’”。据高家堎高茂魁说:“他们村子的田来娃,高祁来,高东有等三户十一人均病亡,断了‘烟火’”。虢镇离休干部刘凯夫妇回忆:“民国二十一年瘟疫流行,大人得病死亡,婴儿无人照管死亡的不计其数。那时我已懂事,亲眼看到天天早晨从城里往外抬死人。当时虢镇就有两个万人坑,臭气冲天数月,人人胆战心寒。街道上的死人,商会雇人往外抬。后来抬不及,就用磨地的磨拉,用绳绑到死人腿上往外拉,都拉到‘万人坑’里去了。有的病倒街头无人管,躺到地上呻吟,有气无力不能动,也拉到‘万人坑’去了!这些人被拉去的时候还有口气,有的还哼哼着说,我活着哩!我不去,其状十分悲惨。瘟疫流行,恶狗得势。狗在‘万人坑’食人血肉,眼睛都吃红了,乡村路上不断发现尸体,有半截身子的,有的肚子被狗掏空,当时的惨状目不忍睹。”
官府昏庸,防治乏术。当时在虢镇行医的王惟一,睹此惨状不忍,曾欲请宝鸡县长余鸿升成立防疫组织,制止病害。余县长以政府无此项开支为由,应付塞责。王惟一、强和亭等人就自动组织防疫,终因缺医少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加之人们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不相信科学治疗,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祁神送鬼,抽签算卦、写符贴符,消灾避难,求神保佑;有的人用纸糊的红裤子(红裤白腰)倒挂门上避瘟,家门上写着“江南蛮子要酒钱”,小孩子将红布条条缝在肩上以作避瘟。但瘟疫持续发展,不断蔓延流行,天天路上有遗尸,来往行人稀少,哭声遍野,人无宁日,这充分说明旧中国医学落后,人们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致使瘟疫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从当年六月发病,八月中旬盛行,延续两个多月。八月下旬气候渐凉,加之服用中药“雷击散”、“避瘟散”和西医的防治、瘟疫渐退,九月初瘟疫基本匿迹,死亡不计其数。当时曾流行这样一个顺口溜:
李四早上埋张三,
中午李四又升天。
刘二王五去送葬,
月落双赴鬼门关。
足见当时疫病流行之速,死亡之多,抚今追昔,悲痛万千。瘟疫绝迹,人民得救。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疾苦,加强防病治病,增强人民体质。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全国霍乱疾病已基本绝迹,人民健康状况有了明显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