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一四O师七一八团驻防虢镇。在团长李靖化的捐薪督导下,利用整休时间,发动军队、机关、学校、商民投义务工,在南门外“常宁宫”(今县武装部、广播站地址)东侧的一片废墟上修建了一个“中山公园”。
园门朝西,两边青砖砌墙,留有孔眼,门楼上方刻有“中山公园”四个楷书蓝色大字。步阶入门,则见古柏成荫,绿柳垂丝,门内有一条向东的宽阔道路,两旁砖砌花墙,内植花木,每当百花盛开时节,游人来往其间,顿觉精神百倍。右边是一座假山,从小径可以攀登,徊环曲折,错落有致。山腰塑一龙王宫洞,造形优美,逸趣横生。山间布满青苔,山顶峰峦俊秀,长有几棵小树,亭亭玉立,时而随风摆动。步登山顶,远瞧青山叠翠,渭水泛波,俯视全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紧靠山之东侧建一平台,游人犹可从山腰过平台休息。
稍向前去是一幢两层楼阁,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檐前悬一横匾,上书“中山纪念堂”,屋内悬挂孙中山先生遗像,(此楼后被蔚文小学占用)。
路之左侧为古建筑之“常宁宫”,此乃凤翔著名书法家窦应昌所书,笔力雄健。殿前数颗柏树参天,殿宇高大宽敞,房屋结构不同于一般古代建筑,解放前曾被军队占用办消费合作社。解放后经考古学家鉴定认为有很大的保护价值(现已拆毁)。
园内有一条南北通路,南端右侧有鱼池,池水清沏,鱼儿不时上下游动,周围置石凳,供游人观赏休息;池侧一片空地,绿草成茵,茸茸铺地,游人席地而憩。左侧为兰球场,供游人打球,靠南一幢五间土木结构二层楼房,上层作教室,下层为教师宿舍,房屋宽敞,光线充足,时而学子读书,时而老师讲课,为园林增添了文风意趣。通路北端右侧为花圃,内植各种花卉,周围树木葱笼,秋天果实累累,供人观赏。花圃稍北建有一直径约十米左右圆形地球仪,呈半球状突起,上用不同颜色小石子组成地图,工艺精细,蔚为壮观,游览到此者莫不称赞。再北去则是一片较大的低洼地,据说是民国十八年和二十一年荒灾,瘟疫灾害时期的乱人坟,后来经过整修成为平地,设有网球场,是游人锻炼身体和散步的场所。靠东一座方亭,曰:“胜利亭”。柱子楹联为:“悠然见南山渭水长萦奏塞曲,何当来此地黄河远上白云间”,书法雄健流利。游人入亭中,环顾四周,典雅幽静,依栏而坐,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园的东南方向一高丘上建一茅亭,上悬匾额“前瞻”二字,字迹苍劲有力。登临茅亭遥望可见太不积雪,俯视则见广阔田野,清水渠流水潺潺。此两亭乃为国民党炮兵五十六团团长朱式勤于一九四O年间兴工增建。
园的西北角乃是玉皇宫,造型美观,建筑宏伟,雕梁画栋,巍峨壮观。院内古柏多棵,惟有一株倾斜,长在殿旁,孩子们能爬上滑下玩耍。
当时这个公园的建成,为虢镇地区的人民提供了一个游览场所。可惜随着岁月的推移和风云变幻,公园的一切建筑都被毁坏殆尽。
此史料由李湘文供稿,严书鉴口述整理而成。
附:碑文
虢镇中山公园记
距西安事变逾月,成德随师入陕OO春王三月,陕局既定,我七一八团驻古虢国今之虢镇,昔属凤翔府县治也。出镇之南门,右有蔚文小学,具旷地已欲为公共体育场之设计,左为常宁宫,摹识宋天圣五年碑记,为秦时古宫,历朝饬修之,清乾隆重修碑记,志商周亦曾称重修,是庙为三代以上之祖业,信欤?又云:邱真人等仙人成道之所,此皆年远神话,实难凭藉考也。
今虽孤庙废圮,神像颓然,然半山十亩一隅,背城池、面秦岭、瞰渭水之映带,收阡陌之纵横,群山起伏,万马奔腾,西接斗鸡,思雄者霸;东望钓鱼,怀贤者王,此皆我乃文乃武之祖先,披荆斩棘创业垂统之遗迹。抚今追昔,游于斯者,能无有所感乎!惜兹来者,未知继崇圣境,享其乐土,使其数千年之史地,鉴于今天,彰之后世也哉。
适逢李团长靖化同志,履斯地、商之余,集会镇绅王一之商会主席也,刘翰卿蔚文校长也,及邵君诲安,何君德轩,王君德庵等,决用兵工辟斯地为中山公园,建中山纪念堂,肃瞻先总理遗容,感召后生,……启迪其民族意识,俾人杰地灵,取相得益彰之义。由此拖东折西,架二桥、筑台数,移花草满园,植树林行道,制字汇图,堆山潴水,军民合作,不匝月而花香柳绿,燕语莺歌,风气一新,游人如鲫,形胜更十倍于前矣。
此园之成就,固由我官兵同志,群策群力,昕夕从事与民攻之OO,然李团长之捐薪督导,刘君翰卿,王君一之等筹计赞勷,实成本园之终始,今与民成之,民亦乐止,余假修护宋碑之帽石,祝斯园与民日新;附为之记。
陆军第一百四十师政训处政训员步兵中校平江方成德谨识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望日
黔北娄俊敬书
(东堡朱治平抄录)
(此碑现存虢镇东堡第六村民小组场东)
注:碑文中划“O”的,系字迹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