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山川宝鸡秀,名胜古迹遍此邦。
疱羲旧治①黄帝都②,姜水流域神龙乡③。
姜城堡有姜氏城,安徒曾经游华阳④。
感神生子曰炎帝,浴于九龙长于姜。
秦时建起常宁宫⑤,秦山胜景放眼望。
虢城虢宫岐虢界⑥,太公钓鱼天王乡⑦。
尹喜宅在益门镇⑧,平阳封宫在平阳⑨。
羽阳宫起秦武公10,铜瓦篆字识沧桑。
秦文魏将筑城二,上下故城陈仓双11。
祀鸡台12留凤女倾13,陈宝何幸弄玉伤?
栈道暗渡三秦定14,汉刘帝业实辉煌。
陈仓峪15大石鼻坚16,屯兵据魏两铜墙。
王乔修仙烟霞洞17,武侯屯粮颉头仓18。
磻溪前边农人渚19,姬姜相逢周业昌。
斯飞阁与翠麓亭20,遗址可寻事未详。
东坡过此有诗赞,断石奔河温石床。
黄牛21武城思宋将22,璘玠兄弟陈有亮。
英明一世馨千载,金人幻梦趋渺茫。
唐时杨炎功绩著23,租赋庸调均税创。
诗人惊讶卖酒楼24,酒楼难知有几幢?
唐宋兵燹久罹灾,屹立陈仓何久长!
升源渠经虢镇北25,刘钢岭筑患有防26。
僧舍曾阁曾氏建27,深谷留风终夜响。
元宪入蜀驻马射,射箭亭名迄今芳28。
青风台系处机建29,飞云漱玉清风凉。
磨性山下有莲池30,绿盖遮天蕴幽香。
天真洞在青风后31,长春道成敕封降。
混元洞中留二石32,真人磨性成滑光。
三丰修真有二洞33,一名飞升一朝阳。
成祖访封事有碑,碑在金台洞门旁。
崇雅避世意仙居34,风光树色山腹亮。
面对佛岩松风洞,咳嗽一声众山响。
※ ※ ※ ※ ※ ※
说到文物更引人,石铜陶瓷数无量。
贵宝石鼓35散氏盘36,石鼓旅行散盘亡。
旅者足至雍豫燕,亡者寇盗入外洋。
秦公镈出太公庙,陈列西安中外赏。
西高泉出周生豆,更使宝鸡名远扬。
铜禁两出斗鸡台,无价国宝中外尚。
民国掘出党贼卖,清代出土入外商。
前者损坏存天津,后者迄今无下场。
出土古物各地有,石器遍布宝鸡疆。37
民初文物十八件,鼎彝瓶碗均无伤。38
巩家泉出大铜器,39金台预展传四方。
戴家湾掘千余件,40贪婪党贼掳凤翔。
凤翔城破党贼死,文物多被私人藏。
回忆抗日紧张时,故宫国宝远川方。41
故宫宝有宝鸡出,亲人返里岂能忘。
曾在宝鸡宿几夜,装车卸车上下忙。
践踏损坏不忍睹,追根寻源怨老蒋。
胜利还都南京去,国宝是否还故乡。
※ ※ ※ ※ ※ ※
宝鸡胜景有八处,明清以来众赞扬。
秦山叠嶂烈锦屏,渭水萦池固金汤。
周原霁雪出奇观,鸡峰插云呈瑞祥。
硖石虹梁若偃月,陈仓汉址容千将。
瀑泉飞帛胜匡庐,42金阁流霞映夕阳。
天然风景胜名画,宝鸡千古披艳装。
※ ※ ※ ※ ※ ※
墓塚累累堪回首,黄帝之孙舜妻舜盲。
东周墓有三秦公,文宁秦陵武平阳。43
唐代三坟有女二,岐王杨氏十一娘。
新平原有冯娘塚,44陵原上边葬岐王。45
贵妃曾遭马嵬难,虢国自刎瘗陈仓。46
宋元明清六大墓,底店思齐大象庄。47
侍郎刘俊与张抚,两墓均在陈宝乡。
畏知墓建陵原麓,崇雅葬在西平乡。48
圣贤踪迹与古物,过去湮没今应倡。
抛砖引玉原本意,愿听高明正愚妄。
注释:
①疱羲——即伏羲,古时部落酋长,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宝鸡县志》中有“疱羲旧治”记载。
②黄帝——即轩辕,易系辞下:古代五帝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建都于陈仓。《宝鸡县志》有“黄帝都焉”之语。
③神龙——即炎帝,古部落酋长,长于姜水。姜水出于秦岭之大散关。姜城东有九龙泉,有“峪圣池”三字,即炎帝沐浴之地。
④安徒——神龙之母,游华阴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氏城,即今姜城堡。
⑤常宁宫——在虢镇南关,旧志传秦时建。自汉唐宋元明均重修有碑。
⑥虢城虢宫——虢宫秦宣太后建,在岐虢界。太康《地理志》云:虢叔之国,有虢宫当在西虢也。
⑦太公——即姜尚,周初军师,未遇文王前,曾钓于磻溪,即今之宝鸡县天王乡钓鱼台。
⑧尹喜——即关尹喜,曾为散关令,宅于益门镇,传谓老子西游,尹喜令之著书,《道德经》即老子书也。
⑨平阳封宫——秦宁公二年徒居平阳,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平阳在岐州,封宫在平阳城内。《括地志》云:平阳在岐山县西南四十六里处。今之阳平镇。近据考古学家证明即今阳平镇西之太公庙。
10羽阳宫——秦武公作羽阳宫,岁久不知其处。宋元佑六年,有人掘得古铜瓦,上有“羽阳千岁”四字,始知为羽阳旧址,其地北高原、南渭水,面对群峰。
11陈仓城——上陈仓城,秦文公筑,下陈仓城魏将郝昭筑。今宝鸡市东二十里。
12祀鸡台——即陈宝夫人祠,在今宝鸡市东十七里。
13凤女台——在今宝鸡市东南六十里,原凤鸣里。传说秦穆公时,善吹萧者萧史,能吹萧引凤秦穆公女弄玉好之,公为筑台以居,后二人随凤而去。
14栈道——在险绝地傍山架木而成道路,这里指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事。
15陈仓峪——在今宝鸡市东十五里,新秦纱厂北,上有高原,下有峻坡,天然营垒,能容千兵,韩信曾于此屯兵。
16石鼻城——在今宝鸡市东四十里,为诸葛孔明所筑。相传孔明围魏将郝昭于陈仓,筑此城以拒魏兵。
17烟霞洞——在旧宝鸡县东南六十里磻溪之西,洞深有云气取名。后汉叶县令王乔曾在此修仙。
18颉头仓——在今钓渭乡为武侯屯粮处,实则假屯粮,而真慑司马攻蜀之心。
19农人渚——在磻溪前,即尚父遇文王处。
20斯飞阁——在旧宝鸡县西南。
21黄牛——指黄牛堡,在旧宝鸡县西南一百里,即今黄牛铺。拒金名将吴玠曾调兵分道而援黄牛堡。
22武城——指武城楼,在今宝鸡县石羊庙乡之底店,千河之西,宋将陈有亮守凤翔时所建。
23杨炎——唐代宝鸡石鼻城人,曾调整国家赋税,创租赋庸调均税制,其功甚著。
24卖酒楼——在陈仓市内,陈仓久罹兵燹,市中建筑物均毁,惟卖酒楼尚存。宋苏轼有诗赞曰:“晓入陈仓市,惟余卖酒楼”。
25升源渠——源出千水,自虢县西北流至六门堰东与成国渠合流西南出兴平县界。
26刘钢岭——在虢镇北,传钢为虢令时所筑,以防水患。
27僧舍曾阁——在虢镇渭河南,阁故曾氏建。苏轼以久不下雨,出祷磻溪,曾宿于此,流诗有:“深谷留风终夜响,乱石衔月半床明”句。
28射箭亭——在旧宝鸡县南十里,元宪宗入蜀于此驻马较射。
29青风台——在旧宝鸡县东南六十里,元邱处机所建,以其中引青风故名。后元朝皇帝曾敕封邱掌管天下道教。
30磨性山莲——磨性山在杨家沟乡北,为邱处机修道之处,其炼丹房之侧,水自原下东西两处出,交汇为园池,澄如玉镜,中有莲花,入其中可以忘暑,是真人澄心处。
31天真洞——在青风台后,邱真人修道地之一。
32混元洞——在磨性山下,系长春炼丹处,有升大二石,为邱真人磨性石。
33飞升、朝阳二洞——均在宝鸡金台观。为张三丰修真处,有名称祖访三丰制书,并敕封张三丰碑。
34意仙居——在旧宝鸡县西四十里之佛岩崖,党崇雅辞朝后在此避暑。
35石鼓——春秋战国间秦襄公田猎时,在陈仓山以石鼓记功,用该山大石凿为鼓形十,故称石鼓,上刻四百六十五字籀文,唐移凤翔,宋徒开封,南宋后,金人抬至燕地,后迁去,诸宝悉行,惟石鼓不动。元置文庙戟门下,清放至太庙中,今存故宫。陈仓至燕三千余里,二十余朝作客,故称石鼓旅行。
36散氏盘——据考古学家云,系大散关所居之散族遗物,上有散矢而族分田记载。
37茹家庄——在宝鸡市姜城堡南,益门镇附近。除市区外,宝鸡县三十八乡(镇)其中十八个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38新庄——宝鸡西郊纸坊头,民国初年出土文物鼎、彝、瓶、碗十八件,县志有记载。一九八三年又发掘十三件文物。
39巩家泉——在虢镇东,掘得青钢器扁钟,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曾在宝鸡市博物馆(金台观)预展。
40戴家湾——在宝鸡斗鸡台东,民国十五年左右,党玉昆据凤翔时派员迫使群众大肆挖掘出不少文物。
41古宫文物——指北京清故宫。一九三三年日寇发动天津事变,华北局势紧张,故宫古物从北京开始启运,经过宝鸡运往西南后方,长途跋涉,十六个年头,中间经过轰炸、火烧、搬运损失很大,到一九四九年又运到台湾。这批珍贵文物有:绘画和书法真迹六千四百一十件;瓷器二万三千七百八十件;青铜器四千四百多件;玉器三千八百多件。
42匡庐——在江西庐山,风景甲天下。白居易《长庆集》中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句。
43秦陵——即秦陵山,在陈仓县西北三十七里,秦文公、宁公墓均在该山。秦武公葬平阳《史记本纪》。
44冯娘——即冯十一娘,墓在陈仓新平原。
45岐王——名李茂贞墓在宝鸡北五里陵原上。
46虢国——指虢国夫人杨氏。马嵬之难,虢国夫人与杨国忠妻裴柔等奔陈仓。县令率吏卒追之,弃马走林,虢国夫人杀子二,并柔与其女,后自刎不死,吏载置于狱而死,瘞陈仓郊外。
47思齐——元邠国公李思齐墓在底店北原麓。
48崇雅——即党崇雅,墓在西平原。畏知——即明末东阁大学士杨畏知,墓在县北陵原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