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钓鱼台春秋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胥 鼎  浏览量:234 

姜太公钓鱼台,位于宝鸡县磻溪里(里为旧建置),即今天王镇伐鱼河。相传此乃三千多年前,周文王访贤遇姜太公之地。

姜太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姓姜,字子牙,号飞熊,东海上人(今河南许昌)。系炎帝之裔,伯益之后。其先祖掌四岳,因佐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为吕候。由于周文王在访姜子牙于渭滨时曾说:“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先君太公是指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故尊姜子牙为太公望,所以有姜子牙、姜尚、姜太公、吕望等名讳。

姜太公少壮时家境甚是贫寒,曾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后来,他虽做过几天小官,但因纣王无道,故而弃官已避纣乱而居东海。晚年,他闻西伯侯甚贤,又能养老,遂移磻溪隐居垂钓。

《吕氏春秋》云:太公钓于滋泉遇文王。据《周志》记载,文王梦天帝服玄攘立于令孤之津曰:赐汝望。望钓于河,得玉璜,刻曰:刻者姬昌,日衣青光。按正韵,滋泉即磻溪磻溪别名。因此,有的曰滋泉为璜河,或谓璜溪。正如杜甫诗中所云:“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唐代著名诗人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也写到“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溪”就指的是宝鸡县的磻溪。正因如此,《括地志》曾云:姜太公钓渭,鱼腹有璜,文曰:“周受命吕佐”。并云:“滋泉水源出岐州县西南凡谷”。磻溪据岐山不远,因此,姜太公在宝鸡县磻溪阴钓是无可非议的。

磻溪钓鱼台,位于宝鸡县东南秦岭脚下。远眺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煞是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茏,依山傍水,含翠浮碧,生机盎然,绚丽诱人。自然山水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图画。使人清醒悦目,心旷神怡。

据钓鱼台碑碣记载,磻溪钓鱼台自唐设神修庙,此后,曾有三次大的重修。计有庙宇、祭堂十七处,殿、廊、楼、台共四十余间。有文王庙,太公庙、三清殿、望贤台等。

文王庙依山而建,其位居高临下,十分壮观;庙堂重瓦巍檐,楹檩斗拱,布局严谨,巧夺天工。

据汉书《地理志》曰:“虢,有黄帝子,周文武祠”。因年代久远,已不是原庙。现在的庙宇,系明清建筑。太公庙坐落在文王庙脚下,“丢石”之傍。据记载,太公庙初建于唐朝贞观年间,但现存的庙堂是明代嘉靖年间监察御史方新捐修的。其殿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庄严端庄。院内的四棵参天古柏,乃系唐代遗物,虽然树尖已因狂风而折,但任然枝叶茂盛,苍翠欲滴,从而更显得挺拔葱郁,龙钟多姿。姜太公居住的静室(石室)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拆除,但遗址尚存。山谷中的武吉洞,甚为清雅。据说樵夫武吉曾拜姜太公为师,学习武艺和六韬,后成为周朝的开国大将。洞内原存一根武吉担柴的六十多斤的铁扁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三清殿和文王庙隔河对峙,是结构严密、别具一格的一组建筑物。一九八二年政府已拨款修葺一新,但因天雨滑坡,三清殿又遭毁坏,正在重建。

入山不远处有一巨石,俗称“丢石”,乃“钓璜灵矶”,即姜太公得璜处。此称“宝鸡外八景”之一。巨石上巨下锐,长约三丈许,宽二丈五,高三丈余,重约四百吨,象莲座似的屹立在溪水乱石之中,貌如泰斗,雄浑可观。北侧有清代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一公尺见方的四个大字——“孕璜遗璞”。其字刚劲有力,情深意足,众所赞美。

璜乃玉名,半壁之玉曰璜,宋书《福瑞志》曾云:吕尚钓得玉璜,其文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尓洛铃报在齐。姜太公既然钓鱼得璜,被姬家聘为军师,佐周武王钓鱼台合得天下。钓鱼台自然就是姜太公的发祥地,这钓鱼得璜便是他发祥的征兆。璞者石中之玉也。按照这个典故,后人书刻了“孕璜遗璞”四字,传而久之,言说此石有宝,有缘之人扔一石子能落其上,巨石可赐福得子。久而久之,致使巨石顶部碎石成堆了。

所谓“滋泉”,乃是巨石下边磻溪中的一处深潭。其泉方方丈余,上有两个二尺长、五寸宽,三寸深的膝痕,这就是当年姜太公垂钓时所跪的痕迹。钓鱼台的名字正是源出于此。膝痕旁边还有一道大拇指粗的笔直天然石印,传说这是姜太公当年放置钓竿的印痕,竿上还缠着一根细细的白色钓绳。因此,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磻溪中有泉,谓之‘滋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浊,即太公钓处,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幽篁邃密,林泽秀阻,人迹罕及。东南隅有石室,乃太公所居也。水次有磻石可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其投竿跪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其水清冷神异,北流十二里注入渭”,由此看来,两膝遗迹远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有,可见它由来已久。唐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君不见朝歌(今河南淇县),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正因为这种遗迹犹存,民间流传极广的“文王访贤”一事,可谓妇孺皆知。据说周文王访贤钓鱼台,请姜太公出山辅佐,姜太公坐在车上让周文王扯,谁料刚走了八百零八步,车绳突然断了,姜太公胸有成竹的说:“吾愿保你家江山八百零八载”。周文王听后想续绳再拉时,姜太公惋惜的说:“没用了,天意如此”。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说明了姜太公这个人在群众的心目中是个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正如宋代左仆射(宰相)叶颙赞曰:“白发苍苍钓渭滨,宅心非是为金鳞;丝纶昔日长多少,牵制周家八百春”。姜太公阴钓,应请出山辅佐,聘为武王军师,出师伐纣,兴周灭商,名垂青史,遂之磻溪钓鱼台也名扬天下。多少年来很多文人学士曾慕名相访,留下不少诗篇。宋代诗人苏东坡当年在凤翔做判官时曾历游过钓鱼台(苏于嘉佑八年,即公元一零六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久旱不雨,出祷磻溪)赋诗:“安知渭上叟,石迹留双骭”;“闻道磻溪石,犹存渭水头;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苏东坡颂扬钓鱼台,千古犹存,叹息滋泉无鱼可钓。后人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恐怕只钓到一条大鲤鱼吧!

《说苑》中记到:“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浊,三日三夜鱼钓鱼台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食,徐徐而投,无令鱼駭’。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刺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知望其异。”一日,西伯将猎,卜之,卦曰:“所获非龙非只,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行至磻溪,果然遇见了姜子牙。西伯问子牙:“叟乐此耶?”子牙说:“君子乐行其志,小人乐共其事,吾非乐于渔者也”。西伯听后大悦,急忙西伯通其姓名,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久也”。于是载与俱归归,立为师,官拜司马。当望和西伯西伯探讨建国方略时说:“王国富民,霸国富土,仅存之国富大夫,将亡之国富仓府”。西伯听后即答:“吾愿富民”。于是吕望发仓恤孤,伐纣兴周,被尊为师尚父,名垂奕世,果封于齐(据《宝鸡县志》)。《白孔六帖》上说:吕望垂钓渭水,得玉璜,遂为帝师。司马迁在《史记》里把姜子牙尊为齐太公。不仅如此,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朝廷封他为武成王,把他与文宣王孔子相齐并论,可谓功高位显。明城监察御史方新曾高度评价姜太公。赋诗赞曰:“路入磻溪一径开,空树古庙锁苍苔;浮云冉冉述崖窦,流水琤琤戏钓台;世远山川仍旧迹,功高今古自雄才……”。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经上级批准,钓鱼台古建复修领导小组已立,复修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复修太公庙、玉皇宫,重建三清殿等古建群,绿化环境,整修道路,修建宾馆,开拓新的旅游区。

 

上一篇: 宝鸡八景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