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解放前宝鸡西山地区几个集镇的集市贸易简况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王文仁  浏览量:447 

解放前山区凡是设集镇的地方,地势稍开旷,人烟较集中,并且都有段史话的传说。

香泉镇:曾有石碑记载(碑石原在街南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为古时南由县旧址,街镇在两个山河的汇合处,南北川道约二十多里。东有牛头山作屏障,西北通五味峡去大水川,西二十里到赤沙,是个“五花头”地方。每双日逢集。是历代基层政权组织所在地。这里山岭重叠,交通不便,加之过去兵荒马乱,集市萧条。而且当时的苛捐杂税多,人民负担重,街上没有什么生意门面,生活必须品奇缺。如食盐是从甘肃返来的青海盐,价钱昂贵,贫苦人吃不起。山里人背百十斤硬柴,只能换到五、六两至半斤盐(十六两称)。穿衣就更困难了,十岁左右的孩子穿不上裤子是很普遍的。多数人家“一炕滚”,全家盖一床破烂被子。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集市逐渐活跃起来,山外小商贩陆续来此摆摊出售小商品,当地半农半商的小生意也搞起来了,并有粮食、牲畜集市。粮食集市比较大,每集上市粮食较多,市场交易仍沿用十八寸斗,每斗合四十斤,以十进位的石、斗、升、合、勺来计量。由“斗行”捉斗,也叫“斗纪”,按粮食多少折收方的“合子”。当“斗行”的人在县上交纳了行捐,才能当“斗行”经纪。

买卖牲畜有“牙行”经纪,同样先交纳行捐才能当“牙行”经纪。买卖牲畜,双方不直接言价,由“牙行”在袖筒捏手指合价,双方同意买卖,不交现款,由“牙行”担价,说定两集或三集,牲口没有大毛病,然后在“牙行”手里取款。这种作法,卖方不能及时拿到现款,或得不到全价,“牙行”从中捣鬼作弊,因此买卖双方都不满意。以后政府取消了此种作法,改由卖方要价,买方还价,“牙行”从中评价,合理交易,双方付给少量“牙佣”。

其它行业也有了发展。有两家中药铺,几家杂货铺和染坊、油坊、酒坊等,群众买东西就方便多了,对山区人民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

赤沙镇,因沙子为赤色而得名。据传说为古“沙土国”。东有灵宝峡,南依方山原,放马沟,北接香泉镇,西进落花沟,通往甘肃,是驮盐脚户必经之地。赤沙街道较长,聚居着百十户人家。起初集市的发展与香泉一样,双日逢集,市面萧条。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宝天铁路修建开工后,因驮运货物,来往行商,外地小商贩随之增多,集日摆摊设点,没集天串乡,以后开起门面,买卖棉花布匹,各色杂货。中药铺由两个增加到四个,药源皆来自宝鸡的诚顺合、荣盛生,凤翔陈村的生堂药店。凤翔陈村驮来的烧酒(白酒),逐渐代替了当地的“明溜酒”(用玉米制作)。同时,从甘肃张家川迁来十几户回民,开设牛羊肉馆子和两三个脚落客店。从此赤沙成了回汉两族人民聚居的集镇。

当地人民生活最迫切的是油盐,除食油自产少部分外,食盐全靠甘肃驮贩来的青海盐,批发各商号,加价另售。联保制建立后,由联保主任王凤岐在商人中集股办起了“同心公”盐店,经理张举成(凤翔人),控制食盐经销。驮盐只能批发给盐店零售,别人不能经营。

粮食集市,由“斗行”交易,改成粟店,并将原来折“合子”改成收佣钱。在此期间,曾使用过一段新市斗(每斗十四斤半),后来又改为四十斤斗。

牲畜集市,仍有“牙行”经纪,将原来的“牙行”袖筒里捏手交易,变为双方明言要价还价,“牙行”从中评价,生意成交,双方给“牙行”少量牙佣。

通洞镇、原叫通洞峪。(即今通洞乡)。传说这里有一个石洞,北通陇县南乡的黄花峪,因此得名。该镇在解放前隶赤沙所属,地势狭窄,紧靠山河,南北山麓相距二百多米,顺河约十多里,就到宝天铁路。西进长涧沟,通往黄家什字、凤阁岭(现今凤黄公路)。街南翻越铁渠山(又叫通洞梁)到石家滩火车站,交通比较便利。

该镇虽小,但毗连甘肃,二、五、八逢集,赶集人较多。粮食牲畜、土特产品、生猪交易活跃。赤沙粮店、盐店在通洞设有分店。在宝天铁路修建开工期间,镇上驻有几家包商,柜头采购农付产品,山区人民经济生活比较活便。药铺、染坊兼卖各色杂货,脚店客店经常客满。

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即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前后,码头(今坪头乡)王有团(地方民团头子)派团队驻扎通洞镇,开设土(大烟)店,经理王振江(山西人)。凡由甘肃来的大烟挑子,皆在该土店落庄,然后由该店转运到宝鸡太寅秦X X 的土店出售,从中攫取暴利。

城隍庙:原属香泉镇管辖,相传为古时香泉设县治时所修(旧址尚在)。地面不大,四面环山,沿沟岔山坡住着一些人家,是去宝鸡、凤翔等地过往的地方。起初没有集市,二十三年、四年该地蔡德江当上民团团长后,将城隍庙改为福德镇,强迫百姓供料兴修了福德镇街房、戏楼,重修了城隍庙。街长只有二百多米,两头修建了过楼。背靠山跟,面临河畔,两排街房,中间街道仅两丈多宽。除驻蔡的团部外,街房所剩无几,开设有杂货、染坊、药铺、客店等,曾唱戏立集市为单日集。但赶集的人寥寥无几,没有什么集市贸易。除早晚过路客商外,平常街上没有几个人,非常冷清。

解放后这几处山区集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通公路,新建了百货商店、粮站、邮电所、医院、食堂、缝纫部、理发店、旅社、文化站等。已成为山区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