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解放前虢镇商业发展概况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张振川 王聘三 亢子华  浏览量:203 

虢镇古称虢县,解放前为宝鸡之首镇。位于川道,条件优越,主产粮棉,物产丰富。北与凤翔、岐山接壤,西与宝鸡相连,东与蔡家坡毗邻、南与渭水相依,陇海铁路横贯其间,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因而成为川、甘、云贵和东南各省物资出入过往的必经之地,商户云集,商业兴旺,市场繁荣,亦有小商埠之称。

宝鸡旧日陈仓,虽为县城所在,但经唐宋兵燹,其商业发展缓慢。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陇海铁路修至宝鸡以后,才渐繁荣起来,当时宝鸡划分为十三个区,千河以西(包括宝鸡)称为上八区,千河以东(包括虢镇)称为下五区。从自然条件看,上八区与下五区基本相等,但按纳税负担来比,上八区仅占全县百分之十八,而下五区——虢镇,却占到百分之八十二。由此不难看出虢镇的工农商诸业之发达均较宝鸡为甚。

虢镇商业兴盛时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为虢镇商业兴盛时期,城内街面及西关一带,街房店铺鳞次栉比,计有行店(过栈行)二十三家,粮行四十二家(后改为八家粟店),药材店铺二十六家,百货棉布店铺四十三家,盐店十五家,油店四家,杂货辣子店十一家,食品糕点铺十二家,纸烟店两家,烧坊十五家,铁器铺十家,炉园一家,锡铁铺、萝笼铺各两家,鞍常铺四家,木器、油漆铺五家,木材行五家,肉架子四家,酒馆两家、饭铺三家、酱醋店三家,文具店五家、钱铺八家、当铺五家(大当四、小当一),共计大小店铺二百余家。每逢集日(双日集)街道行人拥挤,上市土特产品特多。木材(檩、椽、板等)约一、二百驮左右,棉花二、三百包,粮食四百多石,烟叶二、三十担,辣椒一、二十担,芦席五十至一百卷(每卷10页),牲畜猪羊一百多头,柴草、木炭二百五十多担(背),摆摊设点的小商贩和熟食小吃一街两行,市场比较繁荣活跃。

虢镇是个货物过往必经之地,过栈货物,源源不断,川流不息。东方各省运往四川、云贵等地之物大都在此落庄换驮;南方四川、云贵等省出来的各种商品、物资又在虢镇卸驮装车。在此期间,虢镇每天约有三百多头驮骡和一百多辆马车装卸货物。当时的丰记、益记商号,由四川驮出的红白糖、卷烟等货物,其先头已在虢镇落脚卸驮,而其后尾才从益门镇出口,驮队之长,货物之多可想而知。那时虢镇较大的商号有:丰记、益记、永久、隆升、诚盛、裕祥、裕兴等。其中最盛的是裕祥店,日纯收益红利平均约五十两银子。为此,曾有人编了一个顺口留:“能立裕祥店,不坐宝鸡县”(指县长而言)。这足以说明该店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景象。

清末民国初年,大烟盛行时期,驰名东方各省的“西砖”(即块状大烟),就是虢镇的产品。当时虢镇地区种植大烟较多,各家作坊每天有二、三十张晒烟盘制作“西砖”。每日运往东方各省的烟土,少则二、三百箱,多达五、六百箱。

虢镇木器油漆亦驰名东方各地,每年约卖出千件以上。驰名中外的凤县党参,大多在虢镇落庄,河南郑州“裕盛和”号,每年在虢镇加工出口党参千余箱。宁夏、庆阳的甘草,黄陵一带的黄芩,二华(华阴、华县)的连壳,河南灵宝的大枣等药材,大都集结虢镇加工包装运往云贵各地。贵重药材入麝香,每年进出约二三百两,牛黄一百多两。

虢镇商业的兴盛和市场的繁荣,招来了不少山西商人,他们来虢后多数经营日用百货,态度和蔼,待人热情,服务周到,深受群众欢迎。由于这里生意兴旺,山西人也就越来越多。最盛时期山西商人占虢镇商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曾在虢镇北街(即今县招待所地址)修建了山西会馆。

虢镇商会组织情况

随着虢镇商业的发展,管理商业的机构——商会遂之成立。据说,清末民国初年,虢镇就有了商会组织,管理商务事宜。民国十五年以前,商会是商号的经理,作为会员。每年由各行业在会员中提名商会候选人。将所提之候选人列在一起,交由较大的行业,挨户在候选人名下盖商号公章,以盖章多少确定商会会长一人、付会长一至二人(即常委理事委员),驻会理事委员和监察委员各一人,共五人组成商会理事会。商会内还设立专职理事一人,文牍一人,会计一人,出纳一人,内外勤三人,办理商会日常业务。商会下设各行业公会理事会。行业公会有行栈、烧酒业、药材、花布百货、油、盐、印染、木材、木器、铁磁、杂货、饮食十二个。并在虢镇三街(即东、西街与西关)四堡(东、南、西、北)设有乡约、保正。商会与行业公会理事会每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民国十五年以后,由盖章选举改为票选。每年改选期间,由县政府民政科科长临场监选。选举结果报县政府备案。各行业公会选举结果报商会备案。先后任商会会长的有李子奎、高登魁、董义丞、李统、贾玉泉、何德轩、李含昌等。商会职员按月发给薪金白洋十至十五元,内外勤每月发给五至十元,伙食费均有商会供给。虢镇商会的成立,对促进商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虢镇商业衰落阶段

虢镇商业崛起前后,出现了不少投机商,空卖空买,把持市场,影响商业正常发展。加之苛捐杂税繁多,赋税过重,致使一些商民无法从事经营。再则军阀割据,土匪纷起,刘长江、王振江等人先后驻扎虢镇,明派粮款,暗拉“票子”,敲诈勒索,胡作非为。商号经理一旦被绑架,就得几千块银元,才能将人赎回。诚盛西经理赵三忠就是一例,被扯票后,花了两千块银元,才被赎回。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小商户停业,大商号也怕被整垮。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陇海铁路通车,多数商号迁往宝鸡,虢镇商业遂之衰落,生意逐渐萧条,市面很不景气。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