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渭河大桥(现称老桥),位于宝鸡城南一华里处。这座桥在旧社会是我国西北公路通往四川、甘南南部的交通要冲。在一九四七年三月以前,这座桥是用木桩木板搭成的,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车辆过桥,行人只能侧着身子小心而过。记得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中旬,渭河暴涨,木桥桩全部被冲垮,顿时交通阻塞,两岸来往困难。过一次河需乘两次船,为争先过河经常吵架斗殴,群众怨声载道。
一九四七年三月宝鸡渭河大桥开始动工修建。这项工程由当时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七区公路工程管理局承担施工,进行修建。这座桥为钢筋水泥结构,桥全长为五百七十六公尺,宽八公尺,共有七十二孔,历时两年,施告完成。
桥建成后、投入使用仅四个月,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国民党胡宗南、马鸿逵军队在扶眉战役中被击溃,逃窜宝鸡。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敌军在逃跑时于一九四九年七月十三日夜用炸药炸毁大桥中间七孔(长达五十六公尺),从此交通陷于中断。同年七月宝鸡解放后,人民政府紧急动员抢修大桥,从当年十月十五日开始,经过五十多天的奋战,到十二月十日竣工,至此川陕公路畅通,过往行旅莫不称快。
附:碑记
※ ※ ※
渭河桥兴建记
渭河大桥乃西北诸省通蜀之津梁,利济物资,取便商旅,不待言也。曩以邦国多故,为权宜记,遂于此洪波巨流中仓卒架木桥为梁以渡。质料匪坚,遑论持久,每值讯涨,辄遭湮圮,交通梗阻,行役兴差在前。绾本区路政者,为图免后患,遂倡议建筑永久桥梁。比以工坚款巨,暂尼未举。三十六年三月奉部令准行,于是开始鸠工庀材,经一寒暑,迨三十七年九月华甫受命继任之初,鉴于兹事体大,乃卒厥心力,冀收事半功倍之效,爰成立桥工处,任刘君承先主其事,梁君锡伯、戴君竟佐之督率策励,昼夜赶筑;用材记:钢筋四百吨,水泥五千桶,惟其间屡厄于时事,工款,气候,运输等倍历艰困,施工仅及半载,终使此公路史上之空前巨大建筑,克告厥成。脱非力并工兼,何足臻此。窃维我国家当时事蜩螗、民物交困之会,排除万难,竟此伟业、胥为人民计也。华甫以唯尽其筹维课责之力而已。桥凡七十二孔,长五百七十六公尺,宽八公尺。平视若雁序之分行,远瞧如匹练之飞渡。古人云:“长桥卧坡,未云何龙”,引以喻此,庶几近之,是为记。
交通部
第七区公路管路局局长吴华甫识
公路总局
民国三十八年三月
(魏耀华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