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镇有个诚盛西药铺,不仅西府一带人熟悉,就是河南、四川、甘肃等地药行人都知道。可是开始是靠一个水药担子,开业时只有两千川钱的资本。
从卖水药走上坐官道路
诚盛西的东家原是河南开封人,姓蒋,他先祖来陕西时担个水药担子。进了潼关后,就走乡串户,后到武功落了业,先在武功开设了诚盛东药铺。因善于经营,获了厚利,就在虢镇设立诚盛西药铺。以后又在武功分了一号诚德和,又在乾县开设了德义隆药铺。由于这四号生意做得好,钱多了,就想坐官,于是一面经商、一面叫子弟读书考官,便由商业发家走上了官僚地主的道路,后来出了几名进士、蒋世芬坐了四川重庆府的道台。
两千川钱资本发了家
诚盛西只有两千川钱的资本,从满清乾隆年间开始一直经营到解放。人常说:“国要有法,商要有规,国怕法乱,商怕规倒”。诚盛西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主要在于诚盛西号规严,东家伙计平时都不敢忽视,如在分红上始终按照原来规定的“人银各半”形式进行,不仅东家没有意见,就是伙计也很满意,这就使号内所有人诚心诚意地工作,生意就越做越兴隆,资本就一天比一天增加。经理和其他店员们生活也一年较一年好。拿资本来说,道光年间就变成一千五百两银子。到民国十九年(一九三零年)就变成两千元的硬币。诚盛西的经理总共经过十个人,头一个叫张鳌、后继的有史文进、范中科、王升、赵三忠、李荣、王宗锡、马自珍、曹谕、赵文科。张鳌在诚盛西得利后,在虢镇开设了一个魁信诚铁铺,王升分红后在宝鸡设立了一个德盛裕药铺,赵三忠在虢镇开设了忠义长药铺。诚盛西每两年破帐一次,每年破帐时利润总有五千到一万元的硬币。从这些事实中,就可以看出诚盛西的发展情况了。
由小本经营到垄断
资本发展到相当时期就成了垄断。诚盛西的经理在多年的经验中,知道每年总有几种药材涨价,他们称这是“药疯子”。因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上有困难,加上军阀混战常影响物资流通,促进某种药材价格飞涨,经理掌握了这个情况,按各地市场物资流通的实情,当外省出产的主要药材开始涨价时,他就整中力量把这项药材全部买来,最后其他商家没有此项药材,当然由他一家卖出,获利可到十倍或二十倍。例如有一次川牛夕和泽泻每斤由三角钱上涨,诚盛西派人由几路出发,把各县所有的这两种药物都收购回来,最后每斤以十四元到十八元卖出,获利不少。由于资本不断增加,由诚盛西一号就分出了五号生意:有诚盛福钱铺,诚盛长店、西庆生药铺、志西通房子、后来西庆成和西庆生两号先后发生火灾,由于当时没有防火和灭火设备,全部烧尽。光西庆成一家被烧的大包棉花就达三百五十多包,但也没有影响到宗号诚盛西,它一直维持到解放。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经政府批准转业虢镇电厂,那时资金还有二万零五百多元。
管理有方、便利群众
诚盛西药铺是旧社会资本主义性质的一个商业,它以批发药材为主要方向,但是对零售药剂也有经验,如在药物配方上,千方百计把所有药品准备齐全,因此,各地找不到的药物,在诚盛西可以配齐,不仅珍贵的药品齐全,还注意不常用的和难以找到的药物,例如寒食面、秋石、人中白、梧桐泪等都有准备,甚至三五年才用一次的药均常储存。在炮制药物时,设有专人负责,切、炒、同、丸、一点也不马虎从事,门市配方,也有专人检查,抓药的人,不经过训练不能抓,按方抓好后不经过检查不得付于购药者。再如承制“丸、散、膏丹”,不论医生处方怎样复杂,均要按照处方处理,在丸药方面有蜜丸、水丸、枣丸或面糊丸,大小必须均匀,还有上面穿衣丸药,做出来要起明发亮,碾散、熬膏、炼丹应有尽有,总之都作到认真负责,达到便利群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