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王家戏
王化心 毛含明 供稿
俱志青 王志超 整理
王家戏从清咸丰十一年兴起,到一九四九年宝鸡解放前夕,历时八十九年,为西府四大名班之一。四大班即虢镇的王家戏、田家戏、岐山的张家戏、郿县的高家戏。
咸丰十一年,关中地区大种鸦片。宝鸡县虢镇东湾,阁底堡有个王炳,常与来往的客商贩卖鸦片 。该人办事较认真,讲信用,因此成了当时东湾一带经手买鸦片和联系外商的重要人物。客商常来常往,络绎不绝。其本人从中也学会了经商。以后便发了财。由于王炳自幼爱好戏剧,加之有了钱,就成立了一班戏,起名“聚顺社”。他亲自带领,社会上都称“王家戏”,“聚顺社”之名,多数人不知。王炳就是这班戏的创始人。他们子孙四代相传,第一代王炳,第二代王统烈,第三代王镐,地(主要演员)第四代王化兴。
王家戏规定按季节每年唱三个阶段,从正月初二开始至四月初八为一阶段;从六月十五日至八月十五日为二阶段;从九月九日至冬至节为三阶段。该戏班按一台戏收入多少进行分配,比例是:演员为百分之六十,文武场面与前后场管理人员为百分之十,衣箱为百分之二十,化装“揭钱”为百分之十,然后按帐分配到人。
王统烈为王炳之子,患有痫症,领戏有困难,名为箱主、领班长,实托主要演员任增气代领。时间长了,该任心怀不良,意欲将箱主、领班长之权夺为己有,于是在戏停演时,把全部衣箱道具搁置他家。这一段时间,戏班内部四分五裂,收不付出。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前后,几有停业垮台之势。此时,王镐已年长,聪明能干,且已出名,成为演员,对任增气窃权夺产之行为已经看透。他就一边唱戏,一边了解掌握内部存在的问题。又得到阁底堡士绅们的支持,清算了任增气的账目,揭露了他的野心,取消了他代领班长的权力。经大家公推王镐为王家戏的箱主及领班,重整基业,添置衣箱道具,聘请名演员,于是声势大振,到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又由王镐之子王化兴接替,当领班长直到解放前。
王家戏多演武戏,如《烈海驹》,《蛟龙驹》,《凤银驹》,《太和城》、《八义图》,《黄河阵》,《串龙珠》,《访苏州》等五六十本传统剧目。当时名演员:净有刘家娃,主演屠岸贾、晋怀王;须生有管系和拉麻,主演《八义图》中的程婴、杵臼。还有一个好须生生候烈(小名皂成)。名旦有任增气、甲寅,所谓“甲寅、增气两个旦,离开皂成不得转”。后来焦明珠也是过有名的须生,主演《闻太师鞭扫灯花》,魏根子(甲合之兄)的《背靴子》。民国二十年至三十年(一九三一年——一九四一年)前后,有名须生数魏甲合,文武须生数双田。双田、甲合两个主演《八义图》里的程婴、杵臼。更是出色。群众反映说:“双田、甲合的戏,再忙也得看看,实在唱的好,贯系、拉麻也赶不上”。甲合的《斩韩信》、《贼吃鸡》、《伯牙奉琴》。双田的《太和城》中的轮麻鞭,《斩颜良》中的关公,《落马河》里的黄天霸翻桌子,可称绝招。他们的特点,嗓音好,功夫硬,演做细致,观众百看不厌。唐娃(名曰朱宗连)的花旦很出名,他演的《破洪州》,《杀狗》等,人人夸奖,由于他有文化,对戏词领会透彻,做戏细致、泼辣,表情逼真,有时观众看的竟着了迷,尤其是妇女。因此,出了虢镇东门到阳平、慕仪等地,唐娃最响名。
王家戏之所以为西府大名班之一,主要是:能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新剧目,演职人员多,摊子较大,平时五十余人,有时七十多人;出演大本戏,所谓四驹八图等传统节目,资金雄厚,衣箱新颖设备齐全,箱主领导能力强,管理民主,内部团结,爱护演员和学徒。解放后,该班残缺不全的衣箱,分别处理给慕仪公社洞坡大队和宁王公社晁家大队。
以上所述,仅是王家戏的梗概,不足之处,望知情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