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早期的学生运动
容经 胡耀泰供稿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九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把部队开至西安,援助杨虎城等解除西安之围。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左派于右任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为了揭露蒋、汪的叛国罪恶,在西北扩大宣传,组织农民群众和广大青年学生开会,陕西全省学生大会,就与是年秋在西安召开。各县参加大会的代表有七十多人。(宝鸡选派两名代表参加。第一高小选派杨参政,第二高小派李遇春)。开会时先选出主席团,记得主席团有王霖,在会议上,于右任和苏联代表鲍罗廷都讲了话。他俩讲话主要内容是赞成和拥护孙中山所提出的国共合作与三大主张,反对蒋汪的分裂罪行。如于右任在会上说:“陕西有足够的力量维护革命,可以说有两座大炮台:一个设在西北是农民群众、一个设在东南,是全省学生。”在大会上高喊“争取自由,争取平等与民主”“打倒新右派蒋介石”的口号。经过这次大会,学生受了很大鼓舞,思想顿开,特别是地处西陲的宝鸡等县学生代表初步明白了世界大势,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趋向,更晓得只有争取民主,才会有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他们在会上表示响应大会号召,立志唤醒群众,团结奋斗,向光明大道迈进。宝鸡学生代表返县后,一面向学校、老师汇报开会情况,一面向同学传达会议精神。那时有些顽固的老师和社会上思想保守的人们便纷纷议论说:“派这些娃娃当代表,只能花公家一些钱,定什么用呢”可是第二高级小学的李遇春,因受西安开会的影响,不管一些人的风言浪语,掀起了宝鸡前所未有的学生运动。
第二高级小学的老师,有的从来思想就守旧,他们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意在推倒校长,窃位而代。教员杜光组表现最为突出。他不让其他老师专权,而其他老师又怕杜捷足先登,因此表面互相和好,内心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加之杜向来压制学生,李遇春便乘这个时机暗里团结师生,发动同学。一方面张贴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平等,打倒思想陈腐、行为反动的杜光组等标语。一方面不听杜光组老师的课,当杜以威胁口吻迫问学生时,李把同学带出校外,(一部分到南门外初小,大部分住在西关外惠家湾)一高学生闻听此消息,就立即声援。社会上看不起学生的人,就不管内情如何,向外扬言说:“第二高级小学学生罢课离校,炸到惠家湾了”!舆论哗然。杜光组当时以为与自己名誉攸关,想靠学校其他老师出头收拾僵局,但和他一样心眼儿的老师,更抱听其自然的态度。杜于无法中,改变口吻向学生说:“青少年学习重要,只要同学们返校上课,我个人去留是个小“问题”,并在校内书面宣布。地方人士王紫京、刘翰卿、王右箴出面调处,先吓唬学生说:“要票传家长、马上追费”。后看学生意志坚决,便答应了杜离校的条件,学生看到目的已达,就返校。杜光组不久即离校,学潮延至月余才结束,这是首次学潮结果情况。
宝鸡第二次学生运动发生于一九三三年,在第一高级小学校。该校校长王伯恩原来跟本县国民党党务指导员工作,对办教育缺乏经验,在任职以前,人言啧啧,由于教育助理员张天儒与王有深交,张就竭力向县府推荐,县府才委派了王。大师不满意王校长以旧法禁锢学生的思想,他们为了使学生思想获得解放。就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新思想,公开给学生讲社会发展史,向学生介绍苏联、宣传马列主义,并说资本主义已到末落时期。王校长时有所闻,曾与张天儒说明此种情况。张曾几次听这些进步教员的课,意欲施以压力,但想该校教职员多与自己有关系,又是他多年同窗,顾虑重重,不敢公然去做。又怕教育厅和县府知道该校对学生进行赤色教育,罪加于己。为了不惹麻烦,就先请假,后藉故辞职。张天儒走后,杨参政继任,王校长便失去后台,孤立起来,教师就鼓动学生罢课,闹学潮,并利用学生自治会(学生萧蓼负责)和学生大队部组织(学生容经负责)进行进步活动。学生对王校长也不满意。高秋二三级首先罢课,在街上反对王校长的标语。事情发生后,县府派人到校调解,准备先吓唬一下,扬言开除一些学生,熟知教师和学生了解到这种情况,就更加坚决反对。县府恐事扩大,便暗示前任县长李紫若出面调处,结果收回开除学生成命,王校长离职,由教员杨芝芋继任校长,把一些教师职务调动,学潮也就随之结束。
宝鸡两次学运对宝鸡革命新生力量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给反动顽固的守旧派以极大打击。从此一些老教师退出教育阵地,其他各部门的所谓三朝元老,也都有所震动,先后唱着“时不我与,胡不归?”的调子,退居村野,这样以来革命思想就越来越发展了。
杨参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