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老妈的“舞台梦”
发布:2013-09-21 来源:陈仓区政协  作者:  浏览量:1043 

“于师,明儿的演出没问题吧?”“一定去、一定去……”,接上舞蹈队队长的电话,坐在沙发上揉腿的老妈似乎疼痛都减轻了三分,连连应诺。

刚进花甲之年的老妈,如今每天的日程可是安排的满满当当:晨舞太极扇,晚跳广场舞,周未时不时还得参加社区、社会团体搞得公益性演出,成了家中的“大忙人”。这不,以前由老妈料理的家务,一大半也就自然而然的“旁落”到老爸肩上。倒是老爸无怨无悔,乐得为老妈当好“后勤部长”。

廿载务农、十载当工人的老妈,天生就有着歌舞的喜好。十来岁就参加了公社、大队的“毛主席思想文艺宣传队”。随文艺宣传队进山、下地头——眉户戏《槐树庄》中演郭大娘的女儿、“样板戏”《沙家浜》中扮演卫生员,劈叉、翻跟头,演啥像啥,可以说是“科班”出身的非专业演员。即使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穿衣补丁摞补丁的岁月,都挡不住老妈无忧无虑唱啊、跳啊的“舞台梦”。

婚后的老妈,自然不能再像少女时想唱就唱、想跳就跳了,面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他还要替我那在外工作的老爸,侍奉年迈的公公,抚养我和年幼的妹妹,看老天爷的脸色务弄几亩薄田。那还有精力、有心思去“唱唱打打”呢?就更别提扭来妞去了,那样会被乡邻背后笑话是“疯媳妇”的。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老妈受苦受累的把我们兄妹拉扯大。无情的岁月也残忍地扼杀着老妈的“舞台梦”。在我15岁那年,老爸带我们跳出了“农门”,如愿以偿的让全家人都揣上了“商品粮”的本本。尽管那只是一个小镇,但在这里老妈不再有春播秋收的艰辛、龙口夺食的累死累活,更重要的是八小时之外你唱你跳,不会再有人笑话你“疯”、“活没干乏”了。

进城后的十年,一家人的吃穿住行,让上“倒班”的老妈着实要好好操持一番。但生性乐观的老妈依然忘不了饭后到厂区的露天舞池去学当时流行的交际舞。为此,老爸还为老妈买了台录音机以示支持。但做工的艰辛、家务的繁杂、生计的压力,以及多年未跳的生疏,让老妈往往只能是“时去时不去”的跟在后面配配“红花”而已。

此后几年,退休后的老妈又要帮我和妻子带孩子,根本无暇去歌之舞之。但在带孙子玩时,老妈常会到广场去看别人跳舞。直到随着我的孩子长大,我也安家到市区后,新的小区门前建有休闲广场,环境也好。每当华灯初绽,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者云集,并自发形成了几个广场舞蹈队。喜欢热闹的老妈自然又“心痒痒”了。

人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年近花甲的老妈竟一发不可以拾的买来碟片在家中“偷练”,并从开始跟在后面模仿,飞速“进步”到站到二排、一排去跳,在教练缺勤的情况下,还到队前领舞的地步,俨然成了业余舞蹈队的骨干。今个参加“激情广场”庆典演出,明个上社区纳凉晚会的台子……早出晚归,似乎比上班族还忙、劲头还大。在一次听到报幕者称她们是“舞蹈佳丽”时,她自己都忍俊不止。

如今,过上“组织生活”的老妈,可是越活越年轻,纪律性更强、组织观念更强,还不时把我搭上当她们的义务摄影师。这不,开“家务会”商议暑期全家出去玩玩的事,孰料,她第一反应却是:看与她的“组织活动”有啥冲突没?

春节回老家,村中的姨们听说老妈常常“上台子”,就说如今农村的广场舞跳得也是热火朝天,并邀她啥时回来住几天,给大伙也教一教。老妈乐得直叹:如今大伙光景真是过好了,一定要回去和她的老姐妹们好好跳跳舞,弥补下年轻时的缺憾!

瞧!太阳这么红、温度这么高,换好舞蹈服的老妈不顾一家人劝阻,又出去“走秀”,圆她的‘舞台梦”去了。吕海龙

上一篇: 漫步杨家岭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